一笔三年前的旧账,为何阴魂不散?
赵丽颖刚一代言纪梵希不到24小时,庆祝的香槟还没开完,声讨的火苗就已经迅速点燃了。
咱们回到2019年,那会儿纪梵希这个代表优雅与时尚前沿的法国品牌,在中国市场因为一件T恤搞砸了个惨,跌了个大跟头。
这款T恤把香港、台湾和国家放在一起设计,就像一根针戳在民族情感最脆弱的那根神经上,结果一夜之间,“辱华”的标签就贴满了整个网络。
当年势头正旺的代言人易烊千玺,毫不迟疑地发布了解约声明,和品牌彻底撇清了关系。这一下,大家都觉得他够有担当、有气节,这事儿到现在还让粉丝们激动得不行,被当作“巅峰操作”反复提起。
互联网可不是三秒记忆,它的记忆可比我们想象中的更持久。一听到赵丽颖官宣当上新代言人的消息,那些藏在心底的旧事就像被点燃一样,瞬间被翻了出来。各种怒火随之而来,有不少人在质问她,为什么要去捡别人扔掉的东西,似乎就此掀起了新一轮的争论。
有些人直接开口指责,说她为了利益把原则都抛脑后,还有网友觉得她接过这个代言后,易烊千玺当初坚持的那些事倒像成了个“笑话”。那桩早年的往事仿佛阴魂不散,始终在这次合作的氛围里打转。
她的底气,是作品还是流量?
赵丽颖现在处在风口浪尖,不过她看起来很坦然,似乎早就见怪不怪了。这也是没办法,她这一路走过来,经历的这些事,说到底就是个咸鱼翻身的传奇。
一个来自农村、起初并不被大家看好的姑娘,曾经还被人拿“土气”说事,如今却成了红遍大江南北,连世界大牌都找上门的流量女星,这一路上的心酸真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。
那她靠啥这股自信劲儿?最根上的理由肯定是她教出来的作品啦。咱随便捋一捋,从一炮走红的《花千骨》,到被很多人当作珍藏剧看的《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》,再瞅瞅让她拿到金鹰奖、冲进飞天奖提名的转型之作《风吹半夏》,一路下来部部都有分量,这些都是她最厚实的底气。
这些角色让她变得无法被替代,成了全民心中不可或缺的存在。观众记住她,不是因为那些绯闻,而是因为她扮演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。
除了作品,她还能保持热度,这源自于作品和大众认可反复打磨后,沉淀出来的一种很有黏性的商业吸引力。
官宣一出,粉丝们用最直白的方式表达了支持,网络上他们纷纷搜索词条,还制作出不少精致的宣传材料。线下的话,粉丝们涌向专柜,用真金白银的订单,把纪梵希的销售额推得飞快上涨。
她平时不爱多说,用一部部作品和一个又一个靠谱的代言,慢慢打下属于自己的地盘,这种低调做事的风格,在热闹的娱乐圈里还真挺罕见。
人红是非多,恶心的一幕出现了
在我们看来,辱华的问题只有发生过一次和无数次,这点不用多说,所以在纪梵希这事上,大家才会特别愤怒。毕竟,纪梵希的辱华是真的,易烊千玺立刻解约也是实实在在的事,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纪梵希当天就发表了道歉声明。
很多愤怒的网友可能没有注意到,或者不愿意接受的一个核心事实是:纪梵希其实不是一个完全统一的整体,它内部有两条运营相对独立的业务线——成衣线和美妆线。
三年前闹得沸沸扬扬的那事儿,主要指向的是纪梵希的成衣线,而赵丽颖这回接下的,是品牌内部自成一派、各自跑道的美妆线。说白了,就跟一个大公司下面有两个相互独立的小分公司一样,各自有各自的账本,各自打理各自那一摊事儿。
更别说,有留心的网友发现,当年出事那会儿,纪梵希美妆线的官方渠道一直准确写着“中国台湾省”,品牌方也在风波发生当天迅速表达歉意,还公开表态支持一个中国原则,这算得上是一次典范般的商业划清界限。
品牌想用这样一道“防火墙”把曾经的黑历史锁定在某个子部门里,这样其他业务板块就能保持“干净”,以后好在市场上继续打拼,没有什么后顾之忧。
这个做法可以说相当机智且见效快,不光给支持赵丽颖的粉丝们送上了最有力的“洗白”理由,还直接把舆论焦点从“对错”拉回到一场“谁消息更灵通”的较量。
于是,网络上就开始出现两股不同的声音在较量,支持不同立场的人展开激烈的争论,一边坚持“原则第一”的评判者。
在他们眼里,品牌就像一个整体框架,只要某个地方出了问题,整个形象都难保,哪怕后面合作再多次,也容易被当成给过去的错误找借口。他们始终觉得,该记住的事儿就不能丢,更不愿为了赚钱把这些都给糊弄过去。
这种态度带着一种几乎洁癖似的道德底线,不允许任何模糊地带或让步,甚至会把赵丽颖之前的其他争议扯上关系,以证明这次的“决定”绝不是偶然的。
另一方面,有些人坚持“就事论事”,他们注意到品牌业务线的划分,认可了美妆线的“纯洁”,把这次代言当成是对一位出色演员专业表现的商业认可。
在他们看来,既然品牌已经为之前的是道过歉了,且这条业务线没出啥岔子,非要一直揪着不放,有点属于“选择性看不见”。粉丝那种嗨翻天的状态,还有门店被挤爆的景象,也都直接说明了这种观点在市场上吃得开。
我们究竟在争论什么?
如果一场代言风波能引起这么大反响,咱们的焦点早已不在赵丽颖或者纪梵希了,而是在大众心中那几把不同的尺子正激烈碰撞。
有一种标尺叫“历史绝不能淡忘”,它分得清清楚楚,容不得一丝含糊,对伤害民族尊严的品牌,态度坚决——那就得一直记在账上。
有种做事风格叫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”,讲究灵活变通,觉得在生意场上,得看人家的初衷、看作了什么、还得把前后因由弄明白。人非圣贤,谁还没点失误?只要认错改正,还是能给次投票机会的。
还有一把看不见的尺子,关乎一个艺人从无到有的成长故事。大家到底更愿意相信“草根逆袭、用作品说话”的励志神话,还是偏爱“资本角力、为了利益打拼”的现实套路?在这面镜子前,每个人都看到了自己心里的颜色,也反映出了自己内心那个衡量标准。
关于这个问题啊,是觉得应该彻底封杀纪梵希哪个品牌,还是只针对那些出问题的品牌呢?大家的观点挺不一样,有人觉得得一棒子打死,不能留情面,也有人觉得只要不是全部,都还可以继续支持,毕竟出了问题的个别品牌不代表整个品牌线。唔,这事儿说到底还是看怎么权衡利弊吧。
东南配资-在线股票配资开户-股市配资公司-配资炒股平台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